kaiyuncom平台:
那天,害草让他倒在树下,几片嫩叶落进嘴里,苦味里竟渗着清劲,这草木就活下来了。
陆羽在《茶经》里记着水要烧到鱼目微有声,加盐加姜,像熬一锅过日子的汤剂。
茶就这样流在韶光里,从山林到贩子,从古代到今日,泡淡了年月,泡浓了情面。
寻常人家的桌上总放着茶罐,客人来了,烧水,泡茶,烟气袅袅里,话就多了起来。
早年英国佬为了不依赖我国的茶叶,在这儿种下了第一批茶苗,从此大吉岭红茶就成了茶界的“香槟”,名头响当当。
初进口是铃兰花与薄荷的尖利,转眼化作蜜糖般的回甘,当地人管这叫否极泰来的真章。
清朝光绪年间,有个叫余干臣的安徽人,从福建罢官回家,带来了红茶的制造工艺。
似花似果又似蜜,口感浑厚鲜爽,汤色红艳亮堂,喝上一口,回味悠长,就算加牛奶调饮,香气也一点点不减。
冲泡也简略,90℃左右的水温,3-5克茶叶,泡上几分钟,就能享受到这杯香醇的红茶了。
带着麦芽香和玫瑰香,喝一口,浓郁得像阿萨姆邦的酷日,先苦后甘,回味悠长。
要是做奶茶,20克茶加400克开水泡4分钟,滤出茶汤加110克植脂末搅匀,
再补冰,最终加250克浓奶、30克果糖和100克冰块,搅和搅和,比奶茶店还香。
这茶做起来考究“看天做青”,师傅们深夜起来摇青,叶子在竹筛里转圈圈,转出红边才停手。
当年魏荫师傅做梦得茶树,种在观音岩下,乾隆爷喝了都夸“铁似观音”,这才有了这名儿。
皇帝老儿盯着杯里打转的绿螺,金口一开:色碧如春水,形曲似青螺,就叫碧螺春吧!
老茶农炒茶还守着柴火灶,手在铁锅里翻云覆雨,杀青要旺火,揉捻得轻,搓团像揉面,白毫才肯乖乖趴在螺形叶上。
现如今京都老茶铺还守着老法子,米要选越光稻的糙米,茶得用宇治抹茶园的蒸青绿茶。
抓把玄米茶往玻璃瓶里一扔,搁冰箱里冰镇半日,倒出来金澄澄的,配块羊羹吃,暑气都跟着那米香跑了。
您要嫌不过瘾,学学东京老饕,往茶汤里撒点盐渍梅子,那酸甜咸鲜搅和着,够您咂摸半响的。
产自日本!话说江户年代,有个叫瓜生岩右卫门的茶商,脑子一转,在采茶前二十天用竹帘把茶树盖得结结实实,不让阳光直晒。
氨基酸噌噌往上长,泡出来的茶汤清亮得跟露珠似的,甘润得很,这才得了“玉露”这名号。
喝到剩三分之一,再续上水,第二泡更得劲。配点绿豆糕、凤梨酥,那叫一个绝。
乾隆爷当年六趟下江南,四趟蹲在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老茶树跟前,硬是给封了个御茶的名头。